每天中午12点,扎铁工杨伟业会放下手中一米多长的铁枝,拍掉身上的泥土,摘下安全帽,跟工友一起走到工地(港称“地盘”)的阴凉处吃午饭。十几位年近五旬的工人当中,20出头的杨伟业特别显眼。
“地盘上大师傅多一些,都五十几岁,年轻人很少。”在这个位于香港元朗的地盘上,将要拔地而起两座高楼。而在香港的更多地方,包括地铁、大桥在内的“十大基建”正把香港带入建造业的高峰。
据港府公布的数据,2013至2014年度,仅政府工程的预算基本工程开支就达701亿元(港币,下同),未来数年每年的工程开支亦逾700亿,预计创造职位2.5万个,其中专业工种逾7千个。而截至2013?12月8日,香港共有逾32万注册建造业工人,其中实际在地盘工作的15万,建造专业工种工人10万,近一半年龄在50岁以上。
“建造业发展了,工人数量没跟上。”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联侨说,预计全行业缺少8千至1万工人,其中钉板、地渠、烧焊、扎铁等较辛苦的工种人手最为短缺。
“地盘老板总说找不到人,有时候赶进度,想要多加几个扎铁工,到处打电话、加工资,也请不到。”在杨伟业看来,年龄断层和数量不足是建造业现状,特别到了烈日难熬的夏天,许多工人休假“避暑”,“那时‘人荒’更厉害,老板看到有工人来上班,都说感激。”
“很难,多出钱还要贴上人情,才有一两个人过来帮手”。年近五旬的梁汉科做建筑模板(港称“钉板”)工作几十年,已升任监工的他至今每天入地盘八小时,亲手带着徒弟制作模板。“香港规定65岁以上就不能再入地盘,钉板工来说,我算年轻的一批。”
谈到新人入行,梁汉科直摇头,去年招了2个徒弟,今年能再招3个就很满足了,“我们现在是看工程来不来得及做,来得及就接,做不来就不接了。”
梁汉科说,现在全港大约还缺1500名钉板师傅,人手不足,地盘间只好“抢人”。“例如有些地盘赶时间,从一人一天1600元,叫价到2000元,工人就先做高价的,这就拉高了整体的要价。人不够,地盘的进度跟不上计划也很常见。”
为了增加人手,香港建造业议会训练学院通过补贴培训及招聘,每年为业内输送6千至8千名经过半年培训的学员,“但这些‘半熟练工种’要能独立工作,还需要大约2年的时间。”周联侨指出,这些学员并非全部进入缺人工种,亦不排除中途转行,“因此建造业依旧有较长时间缺人手。”
2013年,扎铁工的日薪已由1360元升至1490元,明年会上调至1710元,并将把夏季工时缩短15分钟用作小休。而建造业其他人手短缺工种,日薪亦以至少8%的升幅逐年增加。
“我入行一年,日薪从700升到1200,很快会再涨。”在杨伟业看来,每天朝八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也是建造业的优点。“薪水高,又有时间陪家人,能看到未来至少十年的职业发展。”
但更多人并不像杨伟业般看待建造业。“太辛苦,香港的年轻人受不了。”梁汉科说,“见过一个男仔,来了第一天觉得太晒,下午下班就不干了。地盘里都是泥土沙子,城市里的小孩怕脏。”
周联侨说,“社会偏见”和“没有经济压力”是年轻人不入行的最主要原因。“做保安,一万二的工资坐大堂吹冷气,做工人拿三万五,但风吹日晒又不好听。大部分年轻人不需要养家,不愿来工地。”
在杨伟业接受完采访走回地盘时,工友们正和衣躺倒在地盘门口的走廊阴凉处午睡。他们衣服和鞋子上土迹斑斑,沾着泥的安全帽斜盖在脸上。“这一行总归是比较累,要面子的人还是很难打消心里的顾虑吧。”杨伟业说。
上一主题:社保全民参保登记: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 |
下一主题:校招薪资待遇汇总:五大IT企业年薪10万起步 |
延伸阅读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