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

职业生涯规划:如何理性的思考未来?

作者:智兴 发布时间:2014-09-15 查看次数(2286)

+ 关注   + 收藏

引言:很多人生选择,若现在已经发现未来赌赢的收益将微不足道,但过程要承担的代价并不小,那这赌博不就不成比例了? 此外,代价还不单单只是考虑直接投入的金钱与时间,连机会成本也得想清楚。

 

上周五在我们诚品签书会的结束时,有个读者趋前问我了一个问题。 这问题跟我们常常谈到的「风险控制」有关。 我觉得很值得重新阐述一遍,所以把记忆中的对话还原,并分享给版上的读者。

 

他问说:「两位刚刚讲了很多内容是跟创业有关。 可是若我未来没有打算创业,但我又很认同你们提到你们对未来局势的观点,有没有甚么合适我一个上班族的策略?」

 

我说:『喔,我们提到的三个职能,本来就是无论你打算创业、或是打算待在大公司中,都该自我强化的部分。 唯一的问题,只是接下来大公司中任一职位的保障度可能越来越低。 所以必须增加自我竞争力,让自己被.别.人.需.要。

 

而这概念并不需要自己创业。 关键在于,你可以回去看看自己在这三个职能中有甚么擅长之处,优先去强化那一块。 你今天回家立刻可以做的,是在目前的工作上往前往后的去了解整个工作流程,试着慢慢取得掌握全局的知识。』

 

我停了停问他:『所以你是做甚么工作的?』

 

他回答我说他是在一个中型的货运公司担任会计,只是因为公司分工还满细的,他只有机会接触自己手上的一块。

 

我就又跟他讲了一遍「工匠」职能的概念。 毕竟会计也是有机会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工匠的。 然后我问他有没有部门内轮调的可能? 他说公司没有这样的机制,他要接触更广的业务,似乎是很困难..

 

我再问:『那你现在做的事情,是处理公司某个完整流程。 比方说跑国税局、准备财报、报税... 总之,是不是甚么去了别的公司也适用的事情? 还是只是处理公司中某种特定传票、盖印章、准备某个表单,是公司大流程的某一小工作? 万一哪天公司变动不需要你了,或是公司倒掉了,别的公司也做一样的事情吗? 它们会需要你的技能吗?』

 

他说是后者,只是处理公司特定流程中的一个步骤。 而且这工作非常小,又非常针对这公司的业务所设计,所有别的公司应该不是这样做事情的。

 

我就问他,难道没有考虑转去其他公司?

 

他露出犹豫的表情....

 

我话锋一转又问他:「那我再问你… 想想你目前的主管,十年后若你升迁到他那位置,他现在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吗?」

 

他马上回答:「我们公司很扁平。 我的上面就是部门经理,然后就是大老板了。 公司上层流动很慢,都是几十年的老人了,十年内我是绝对不太可能升上去的。」

 

我说:『喔? 那二十年吧! 二十年、或是三十年后,假设你愿意待的久,或许有一天你会升上去。 只是,你会想变成他那样吗? 你会羡慕他现在的工作吗? 你若得到他的位置,你会觉得满足与快乐吗?』

 

他想了想,摇摇头对我说:「不会,那不是个会让他觉得快乐的位置…」

 

我继续追问:『你看起来还很年轻,似乎才二十五六岁? 所以最起码,还有机会要工作四十年。 你觉得你们公司能维持现况四十年不变吗?』

 

他又摇摇头,说对此没把握。

 

我说:『那你其实该小心了! 用金融投资来比喻,你现在可是陷在一个风.险.无.限,但是获.利.有.限的投资部位上。』

 

我继续说:『你想想看,你持续安分守己的待在这里,把你的时间投资在这职位上,将来最好的报酬已经看得到,就是得到你现在主管的位置。 可是那工作内容你既不喜欢,薪水似乎也没高到会让你嘴角上扬。 所以最好的结果完全不吸引人。

 

可是相反的,如果未来40年中有任何时间经济大势不好、公司经营不善、老板打算把公司卖掉、老板打算搬去别的地方、业务萎缩等等等的理由,都将会让你失去一切。

 

而且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,这对你而言可说是毁灭性的!

 

因为你只是这间公司特殊规格的螺丝钉,出去别的地方还根本用不上。

 

累积十几年的经验,对别的公司而言跟毫无经验的新人完全没有不同。

 

所以很显然你不该继续下去。 要嘛——就是换去一个能接触更多事项的部门,不然就该想想是否要换个地方。 总而言之,我鼓励你该现在为你自己好好思索一下,要做什么变动趁早做。不然安逸越久你会越不想动,也越不敢动,就只能每天祷告公司不会倒、公司不会抛下我。

 

而我跟Bryan常常讲,工作跟恋爱是很类似的。 当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时,这关系就岌岌可危,而且很容易被抛下。 唯有双方都是合意在一起时,彼此能力互补,这关系才能健康的长久下去。』

 

以上是我们两人大概的对话。

 

我在这篇文章中,特别想多强调一下关于「风险思考」这概念。 这是我自己在面对人生重大决策,常用的一个方法。 简单的讲,就是要去思考每个选项在「日后的风险与收益是否成比例」。

 

像很多人常常在不同场合会找我们询问:「Joe,你觉得我去做某某事好不好」?

 

我毕竟没办法未卜先知,他们个人的细微状况也不清楚,所以很难直接给好或不好的解答。 只能建议对方「理性的」重新分析一下。 为何强调「理性的」这三个字呢? 实在是太多人「过度放大收益」。 甚至对这收益放入太多的「想像」与「期待」。 然而,对于将来可能要承担的风险又想的太少。

 

以这位年轻朋友的状况而言,继续待在这间公司的未来今天已经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了。 咬牙坚持奋斗二十年,最好的结果是变成一个他其实没有很羡慕的主管(因为是家族企业,他不太有机会变成合伙人或老板)。 但坏的结果却可能有一百种,而且每种都很惨。

 

大部分人在这样状况下还迟疑不动的原因,在于常会自我安慰:「事情应该会慢慢不同的吧。 反正现在工作还没什么问题,我就再看看好了。 万一状况真的不好,我再来想办法应该还来得及」。

 

但这就跟散户买股票一样。 明明股票一路走低,公司财报也不见起色,很多人却还是期待「既然都跌这么久了,或许哪天会突然出个好消息而反转暴冲向上」,于是不断把钱投入逢低摊平,甚至越跌越买还融资借钱来买,就一心期待有奇迹发生。

 

有人会说:「我只是继续待在目前的环境并没有加码啊,跟散户投资股票还是不同!」 但人生的每一选择中我们其实都投资了时间,持续不变动就表示你持续在那选项上加码投入时间。 在一个未来已经很难看到有收益的选项加码时间,怎么样都很难称的上是理性。 这样确实就是在赌博了。

 

当然,我也不是说人不该赌博。 就像买彩券,我们大家都会买大乐透,博一博那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的「期待」。 大乐透付出的代价不高,而且很明确。 每次不买太多的话,付出的也就是五十、一百元。 风险有限、报酬无限,那小赌一赌倒是无妨。

 

可是很多人生选择,若现在已经发现未来赌赢的收益将微不足道,但过程要承担的代价并不小,那这赌博不就不成比例了? 此外,代价还不单单只是考虑直接投入的金钱与时间,连机会成本也得想清楚。

 

对这位年轻人而言,待在一个收益有限的地方不单单只是付出时间,甚至还有别处机会成本的损失,这些也都得考虑进去。 回去细细算算,其实会发现待在安适区的成本往往非常高。 (PS 离开安适区不一定是离职,内部转职或许也是一条路)

 

当然,没人说你不能去赌不确定性,搞不好公司哪天被UPS或被Amazon收购他会变成这些大公司台湾分区的财务经理。 只是这机率到底有多高? 自己是否能做些什么促成这事情发生? 还是只是一个毫无理由的期待? 如果自己无法做些什么来促成那可能性,目前又看不出那种极端状况发生的徵兆,那最后失望的机率通常是极大的…

 

所以在选择任何选项前,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也要为「万一期待没发生我该怎么办」做个完善的规划。 换言之,如果自己想清楚了,也对最坏状况有心理准备,那当然可以在某些时间赌一把。

 

另外,赌一把也不是乱下注,有些人还会Plan for the worst。 这样就算赌输了,也还有Contingency Plan,也不至于一无所获。 而有计划的赌博,其实就会区别人在命运上的变化,以及快乐程度。

 

所以呢,任何决策时「收益及其机率」,「风险及其机率」,四个要素都考虑过,这才是正确且理性的决策方式。 此外,对未来不要过度悲观,但也切勿过度乐观。 所有选择都有代价、也都有风险得承担。 Hope for the best, but plan for the worst. 这句古谚语,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了——


分享到:
上一主题:职场文化攻略:“三不要”的办公室政治
下一主题:中智中小企业聘用指数 挖掘北京中小企业威力
评论(0)
  • 发表评论

内容导航
博客微信
行政商务
招聘求职
关于我们
管理培训
主要客户
管理顾问
劳务派遣
员工家园
业务外包
新闻中心
关注我们
QQ空间
人人网
Linkedin
腾讯微博
新浪微博
合作媒体
搜搜
百度
谷歌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人才招聘 | 联系我们

◎ 2013 深圳市中深力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 京ICP证030173号

运行 0.46295 秒,用内存 1.26 MB,数据库 11 次,用时 0.74364 秒,文件读写 17 次